文章目录
- 1. 什么是AOP
- 2. AOP体系图
- 3. 术语解释
- 3.1 Aspect(切面)
- 3.2 Join point(连接点)
- 3.3 Advice(通知)
- 3.4 Pointcut(切入点)
- 3.5 Target(目标)
- 3.6 Proxy(代理)
- 3.7 Weaving(织入)
- 4. 如何使用
- 4.1 常见使用场景
- 4.2 五种通知
- 4.3 常见实现方式
- 4.3.1 注解
- 5. AOP原理
1. 什么是AOP
能够将那些与业务无关,却为业务模板所共同调成的逻辑或责任(例如事务处理、日志管理、权限控制等)封装起来,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,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,并有利于未来的拓展性和可维护性
2. AOP体系图
3. 术语解释
3.1 Aspect(切面)
切入点(Pointcut)+通知(Advice),使用@Aspect注解的类就是切面
3.2 Join point(连接点)
目标对象的所属类中,定义的所有方法均为连接点
3.3 Advice(通知)
增强的逻辑 / 代码,也即拦截到目标对象的连接点之后要做的事情
3.4 Pointcut(切入点)
被切面拦截 / 增强的连接点(切入点一定是连接点,连接点不一定是切入点)
3.5 Target(目标)
被通知的对象
3.6 Proxy(代理)
向目标对象应用通知之后创建的代理对象
3.7 Weaving(织入)
将通知应用到目标对象,进而生成代理对象的过程动作
4. 如何使用
4.1 常见使用场景
● 日志记录:在方法执行前后记录日志,方便跟踪和调试
● 事务管理:在方法执行前后进行事务的开启、提交或回滚
● 安全性控制:在方法执行前进行权限验证,保证敏感数据和操作的安全
● 性能监控:在方法执行前后进行性能监控,如记录方法的执行时间、调用次数等
● 异常处理:在方法执行过程中捕获异常,并进行统一的异常处理和错误日志记录
● 缓存管理:在方法执行前后进行缓存的读取和更新,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性能
● 验证和校验:在方法执行前进行参数的验证和校验,确保输入的数据符合要求
4.2 五种通知
● 前置通知: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执行执行的通知。
● 环绕通知: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前和之后都可以执行额外代码的通知。
● 后置通知:在目标方法执行之后执行的通知。
● 异常通知: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时执行的通知。
● 返回通知:在目标方法返回后调用
4.3 常见实现方式
4.3.1 注解
创建Spring boot项目,引入依赖
<dependency>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boot</groupId><artifactId>spring-boot-starter-aop</artifactId>
</dependency>
示例一:在调用get方法之前,输出”aop触发“
创建AOP切面类,加@Aspect注解代表这是一个切面
package com.bin.bintest.Config;import org.aspectj.lang.annotation.Aspect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annotation.Before;
import org.aspectj.lang.annotation.Pointcut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stereotype.Component;@Aspect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binAdvice {@Pointcut("@annotation(org.springframework.web.bind.annotation.GetMapping)")private void logAdvicePointcut() {}// 前置通知@Before("logAdvicePointcut()")public void binAdvice() {System.out.println("aop触发");}/*** @Before:前置通知* @After:后置通知* @AfterReturning:返回通知* @AfterThrowing:异常通知* @Around:环绕通知*/}
创建controller
package com.bin.bintest.Controller;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web.bind.annotation.GetMapping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web.bind.annotation.RestController;@RestController
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{@GetMapping("/name")public void getUsername() {System.out.println("获取名字");}}
发起请求,结果为
示例二:自定义注解AOP
当你在编写自定义注解时,@Target、@Retention、@Documented 和 @Inherited 是四个你可能会用到的元注解,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定义和使用注解。
@Target
@Target 注解用于指定注解可以应用的程序元素类型。它的值是一个 ElementType 数组,表示该注解可以应用到哪些地方,包括类、接口、方法、字段等。常用的 ElementType 类型包括:
ElementType.TYPE:类、接口、枚举
ElementType.METHOD:方法
ElementType.FIELD:字段
ElementType.PARAMETER:方法参数
ElementType.CONSTRUCTOR:构造方法
ElementType.LOCAL_VARIABLE:局部变量
ElementType.ANNOTATION_TYPE:注解类型
ElementType.PACKAGE:包
@Retention
@Retention 注解用于指定注解的保留策略,即注解在编译时、运行时或者在类文件中都保留。它的值是一个 RetentionPolicy 枚举,包括:
RetentionPolicy.SOURCE:注解仅保留在源代码中,在编译时丢弃
RetentionPolicy.CLASS:注解保留到类文件中,在运行时丢弃(默认值)
RetentionPolicy.RUNTIME:注解保留到运行时,可以通过反射获取
@Documented
@Documented 注解表示该注解应该被 javadoc 工具记录,因此可以在生成的文档中看到该注解及其说明。它没有任何属性,只需将其放在注解声明之前即可。
@Inherited
@Inherited 注解表示该注解可以被子类继承。当一个类使用了被 @Inherited 注解的注解时,其子类也会继承该注解。需要注意的是,@Inherited 只对类的继承有效,对接口、方法、字段等不起作用。
创建自定义注解
package com.bin.bintest.Config;import java.lang.annotation.*;@Documented
@Target(ElementType.METHOD)
@Retention(RetentionPolicy.RUNTIME)
public @interface MyAnnotation {}
创建service
package com.bin.bintest.service;import com.bin.bintest.Config.MyAnnotation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stereotype.Service;@Service
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{@MyAnnotationpublic void getUsername() {System.out.println("你的名字");}}
创建测试
package com.bin.bintest;import com.bin.bintest.service.UserService;
import org.junit.jupiter.api.Test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beans.factory.annotation.Autowired;
import org.springframework.boot.test.context.SpringBootTest;@SpringBootTest
class BintestApplicationTests {@AutowiredUserService userService;@Testvoid contextLoads() {userService.getUsername();}}
运行结果:
5. AOP原理
Spring AOP(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,面向切面编程)主要使用两种动态代理机制来实现AOP的织入(weaving):
- JDK动态代理 (Java Dynamic Proxy):当被代理的对象实现了接口时,Spring AOP会使用JDK动态代理来创建代理对象。JDK动态代理是通过java.lang.reflect.Proxy类和java.lang.reflect.InvocationHandler接口实现的。
- CGLIB代理 (Code Generation Library):当被代理的对象没有实现任何接口时,Spring AOP会使用CGLIB来创建代理。CGLIB是一个高性能的代码生成库,它通过字节码技术为一个类创建子类,并对子类进行增强。
在Spring框架中,默认情况下,如果目标对象实现了至少一个接口,那么Spring将使用JDK动态代理;如果没有实现任何接口,则会使用CGLIB代理。当然,也可以通过配置来指定使用哪种代理方式。
本文章借鉴:
SPRINGBOOT-自定义注解AOP实现及拦截器示例
Spring AOP代码实现:实例演示与注解全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