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控领域,往往需要大量的输入信号和输出控制信号,以接收各种传感信号和产生输出控制动作。由于PLC的输出触点数量有限,或者因为更多输出触点的PLC价格昂贵,性价比并不高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,基于MODBUS协议的继电器IO扩展板就得到了巨大的应用,在降低成本的同时,也能大大简化布线。
但是很多工程师在使用继电器扩展板的时候,对于一些控制流程和细节并没有去过多的关注,一些生产厂家也并没有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和详细说明,使用的时候就变得模模糊糊。
我们以一款常见的8输出继电器扩展板为例来详细测试和分析一下其通讯过程,同时给出优化建议和使用的注意事项。
如上图为一款比较常见的基于modbus协议的,采用RS485通讯的8输出继电器控制板。可以设置1-247的站地址,和4个不同的波特率(9600,19200,38400,115200),电源采用二级降压稳定,纹波非常低,工作稳定可靠。RS485端口采用3级防护(防雷,过压,防静电),在工业环境通讯稳如磐石。
话不多说,先上测试连接图:
为了测试整个通讯和响应的输出过程,我们连接了如下信号点:
1 . RS485输出端的TX,RX:观察modbus的协议输出
2. 芯片的控制信号输出:观察mcu的输出信号
3. 驱动器的输出:观察驱动延迟
4. 继电器输出:观察继电响应延迟
一条控制命令的发出到产生输出控制,要依次经过以上几个步骤,才能使负载接通。测试图中用红线标明了控制信号的流程。
我们以115200的波特率,用05命令(写单个线圈)为例,来看看整个过程和其消耗的具体时间:
我们用逻辑分析仪完整的抓取了整个通讯过程和时间参数,一个控制信号的完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:
- master发出控制命令:一帧数据01 05 00 07 00 00 7C 0B,表示打开第8个输出线圈触点。波特率为115200,1个起始位,8个数据位,一个停止位,无奇偶检验。我们可以计算得出发送一帧命令的时间T=1/115200108 = 694us.
- MCU接收完成,并解码后,输出控制信号:用时约2ms。
- 经过驱动器,打开驱动开关,开始导通继电器线圈:用时约100ns。说明开关速度还是蛮快的。
- 继电器开始吸合:耗时3.745ms。
- 继电器吸合稳定:耗时约7580us
从命令开始发送到输出稳定,整个耗时约7ms。换句话说该继电器控制模组的最大响应评论约:142Hz。
对以上过程,我们逐一解析和提出优化的建议和方法:
1 . 串口通讯:由于协议的长度和数据是固定的,要降低这个数据的延迟时间,就要采用高的波特率。
2. mcu接收完成和解码:虽然现在2ms的速度也不低,但是有优化空间,一是提供MCU的运行速度,而是采用中断解码的方式,避免接收完成后的帧超时等待和数据转移的时间。有需要的客户可以和厂家联系定制。
3. 第三,四,五步骤,对于一个固定的继电器来说优化空间不大,只能选择更高速的继电器或者采用晶体管输出来达到这个目的。其原因如下:
我们可以看看该继电器控制板采用的继电器规格书:
继电器使用的是知名大厂欧姆龙的继电器,继电器规格书给出的吸合时间最大为10ms,我们实际测试的时间为3.7ms,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。
由于继电器属于机械触点,所以在吸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机械整栋,是输出过程出现一个开关的往复动作,经过一个时间后才会稳定下来(这个和机械按键的抖动类似)。这个时间极短(实测到约580us)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对这个振动要求很高的话,要特别注意。
***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,严禁用于商业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