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 概要
本文介绍如何在QNX系统上优化网络性能,主要通过调整io-pkt和ClockPeriod参数来实现。通过优化,网络吞吐量可以得到显著提升。
1 优化方法
1.1 调整io-pkt的mclbytes参数:
io-pkt是QNX系统中常用的网络协议栈,其mclbytes参数指定了网络协议栈中单个数据包的最大大小。默认情况下,mclbytes的值为2k(约2048字节),这对于一些网络应用来说可能不够用。
将mclbytes的值增大到64k(约65536字节),可以使每个数据包携带更多的数据,从而提高网络传输效率。实测表明,将mclbytes的值从2k增大到64k,可以使TCP吞吐量提高约10%,UDP吞吐量提高约20%。
经过如下修改后速度有所提高
io-pkt-v6-hc -p tcpip mclbytes=65536
tcp压测由800+M/S提高到873M/S,UDP由600+M/S提高到842M/S
1.2 合理设置ClockPeriod:
https://www.qnx.com/developers/docs/7.1/#com.qnx.doc.neutrino.lib_ref/topic/c/clockperiod.html
ClockPeriod用于设置QNX系统时钟的间隔,对系统的定时器精度和性能有影响。在一些情况下,为了提高系统的定时器精度,可能需要设置较小的ClockPeriod值。但是,这可能会对网络性能产生负面影响。
原因: 设置较小的 ClockPeriod 值会导致系统定时器频繁地触发中断,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,包括网络性能。这是因为系统中断会引入额外的处理开销,包括上下文切换和中断处理程序的执行,这些都会占用 CPU 资源和内存带宽,并可能导致网络数据包处理的延迟增加。
实测表明,将ClockPeriod的值从0.1ms改回1ms,可以使网络吞吐量提高约20%。
具体测试方法如下,参考qnx ClockPeriod使用方法
写一个小demo,编译后放到板卡里面运行
设置tick改回0.1ms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ys/neutrino.h>
int main() {/* set the clock period to 10us */struct_clockperiod new period;struct _clockperiod period;new period.fract = 0;new period.nsec = 10000;if (ClockPeriod(CLOCK REALTIME, &new period, &period, 0) < 0) {printf("QNX: failed to call ClockPeriod: %s\n");}
}
使用iperf压测网络带宽显示前几组数据都是600+M/S,接着在板卡中执行demo程序,发现iperf压测后的速度降到了500+M/S
再次尝试 设置tick改回1ms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ys/neutrino.h>
int main() {/* set the clock period to 10us */struct_clockperiod new period;struct _clockperiod period;new period.fract = 0;new period.nsec = 100000;if (ClockPeriod(CLOCK REALTIME, &new period, &period, 0) < 0) {printf("QNX: failed to call ClockPeriod: %s\n");}
}
测试后发现,前几组数据是500+M/S,执行完demo后的数据恢复到了600M/S。
建议:
- 在实际应用中,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io-pkt和ClockPeriod的参数值。
- 可以使用一些网络性能分析工具,例如iperf,来测试网络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