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文献:
[1] Lei S , Chen C , Zhou H ,et al.Routing and Scheduling of Mobile Power Sources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Resilience Enhancement[J].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, 2019:5650-5662.DOI:10.1109/TSG.2018.2889347.
这篇博客是上述SCI一区论文的部分复现,即采用两阶段鲁棒优化求解应急移动电源预配置方案的部分。
1.摘要
移动式电源(MPSs)包括电动汽车(EV)车队、车载移动能量存储系统(MESSs)和移动应急发电机(MEGs),具有极大潜力增强配电系统(DS)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韧性。然而,它们的派遣并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。本文通过一个两阶段框架实施MPS的韧性配置和调度。在第一阶段,即事件发生前,MPS被预置在DS中,以实现快速的预恢复,从而增强对关键负载的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。DS网络也被积极重新配置为受影响较小或压力较小的状态。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鲁棒优化模型,并通过列-约束生成算法来得出第一阶段的决策。在第二阶段,即事件发生后,MPS在DS中被动态调度,以配合传统的恢复工作,从而增强系统的恢复能力。制定了一个新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,用于优化MPS的动态调度,解决了MPS派遣和DS运行等不同时间尺度之间的耦合,以及道路和电力网络的耦合等问题。在IEEE 33节点和123节点测试系统上进行的案例研究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在提高DS韧性方面在MPS路由和调度方面的有效性。
2.原理介绍
本文详细阐述了配电网韧性曲线。在图2中,R是系统韧性水平的度量。伴随极端天气事件,配电系统经历以下状态:韧性状态 t0∼te,事件进展 te∼tpe,事件后退化状态 tpe∼tr,恢复状态 tr∼tpr,修复后状态 tpr∼tir,基础设施恢复 tir∼tpir。需要注意的是,事件发生后的系统恢复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。在典型和主要的修复和恢复阶段之前,可以立即进行快速的预恢复,例如连接应急备用发电机。通过预恢复,事件后的状态 tpe∼tr 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阶段:事件后的状态 tpe∼tp,预恢复状态 tp∼tpp(进行预恢复时),和预恢复后状态 tpp∼tr(预恢复后的状态)。
本文提出了一个两阶段框架,用于实施移动式电源(MPSs)的韧性路由和调度。在第一阶段,即事件发生前 t0∼te,MPSs被主动预置到DS的一些选定节点,以增强系统的生存能力。在这里,我们通过 tpe∼tr 期间的系统韧性水平来评估生存能力。预置的MPSs能够快速进行系统的预恢复。事件发生后不久,在 tp 时刻,MPSs可以连接到DS,迅速将系统的韧性水平从 Rpe 提升到 Rpp。DS的网络重新配置也被协同优化,将系统转变为受事件影响较小、压力较小的状态[34]。通过这些措施,在事件后的状态,即系统的生存能力水平在 tpp∼tr 期间从 Rpe 提升到 Rpp,如图2所示。相比之下,如果没有MPSs等,系统的事件后韧性水平必须一直保持在 Rpe 直到 tr 时刻。
在第二阶段,即事件发生后,MPSs被动态调度,以配合修复和基础设施恢复工作,以增强系统在 tr∼tpir 期间的恢复能力。这里的恢复类似于[9]提出的度量方法,用于评估系统的快速恢复程度。MPSs的交通运输和电力调度、DS的动态网络重新配置和功率调度等都被协同优化。因此,在恢复后的状态,系统的韧性水平从 Rpr 提升到 Rpr,并且系统的负载可以在比 tpir 更早的 tpir 时刻得到完全恢复。
2.1 MPS的预配置
在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前,MPSs被预置在配电系统中,以提升其生存能力,这里以关键负载的电力供应情况来衡量。我们提出了一个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来确定预置计划。其目标是最大化 t=0 时刻(即此处的 tpp)生存负载的最坏情况加权和:
最外层的优化协调了MPSs的预置节点和DS的拓扑结构。也就是说,配电网重构也被采用以协调MPSs的预置,以更好地利用MPSs增强DS生存能力的潜力。在事件发生前,EV和MESS充分充电,并且MEG在事件之前被加注燃料,预置的MPSs在事件后的短时间内便快速连接到系统供电。最外层涉及的变量受以下约束条件的限制:
约束(2)强制每个MPS只能预置到其候选节点中的一个。。应急发电机和移动能量存储系统可以连接到带有MESS站点的节点,而电动车车队则可以连接到带有充电站的节点。约束(3)限制了连接到每个站点的MPSs的数量。这个限制可以设置为站点的容量,或者对于所有站点设置为1,以确保更分散的预置,通常更具有韧性。约束(4)-(6)共同确保DS的径向性。在这方面,其拓扑结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:1)它有N−Nsub.条支路关闭;2)每个负载节点连接到一个变电站节点。方程(4)表示第一个条件。将变电站节点和负载节点分别视为虚拟流的源和汇。然后,通过强制每个负载节点从一个源节点获得一单位的虚拟流,来满足第二个条件。方程(5)确保所有负载节点满足虚拟流平衡。在这里,指的是虚拟流li,0,它表示流入负载节点的虚拟流量为1。约束(6)限制了未连接的支路上的虚拟流为零。设置K1 = N−Nsub.足够大。有关使用虚拟网络构建径向性约束的更多细节,请参阅[39]。为了避免单个变电站节点孤立,还添加了以下约束:
对于没有零负载节点或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,不需要引入虚拟流,因为功率流约束将自然地强制满足前述的第二个条件。在这项工作中,我们的配电系统中有MPSs,因此引入了虚拟流和相关概念。在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的中层中,针对最外层得出的第一阶段MPSs预置和DS重构决策,我们寻求能够最小化生存负载的加权和的一组受损支路。支路损坏受到以下约束的限制:
最内层通常被称为第二阶段的recourse问题。在最外层得出的第一阶段决策和中间层的系统损坏情况的基础上,通过以下约束最大化生存负载的加权和:
方程(11)和(12)分别强制所有节点满足实功和无功平衡条件。约束(13)和(14)分别限制了候选节点对MPS连接的实功和无功注入或提取。对于候选节点,其实/无功注入/提取限制是连接到它的MPSs的实/无功容量之和。由于事件导致多次损害,使电网分裂成岛屿,MPSs通常只在预恢复阶段注入电力[32],特别是对于失去主要电网电力的岛屿。约束(15)对于不用于MPS连接的节点强制零功率输出。在这项工作中,最终用电客户简单地被视为负载。约束(16)规定了每个受影响节点的生存负载范围。方程(17)假设了电力需求的固定功率因数。约束18限制了每条支路的视在功率不超过其容量,并强制未连接的支路上的实功和无功流为零。约束(19)和(20)基于DistFlow模型[41]表达了功率流方程。忽略了较小的二次项[41]。使用足够大的正数K2放松了这些与未连接的支路相关的约束。约束(18)-(20)涉及术语λ_ij,0·u_ij。它们不需要线性化。由于λ_ij,0和u_ij分别位于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的外部和中层,这些术语实际上不会为第V-A节的解算法引入非线性。约束(21)表示电压幅值限制。
2.2求解算法
1)C&CG算法
MPS预定位模型是一个两阶段的鲁棒优化问题。我们使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(C&CG)来解决它。为了简洁明了起见,我们将MPS预定位模型改写为紧凑的形式:
其中,y、u 和 z 分别是第一阶段决策变量(MPS预定位和网络重构)、不确定性变量(支路损坏),以及第二阶段决策变量(电力分配)。它们的可行域分别表示为Y、U 和 Z(y, u),并由约束(2)-(8)、(9)-(10)和(11)-(21)定义。
将最内层max问题进行对偶变换,并将其与中层min问题相结合,(56)中的min-max子问题(SP)变成:
其中y∗是一个给定的变量y取值;π,ϕ,μ和σ是对偶变量。主问题(MP)如下:
其中,K为迭代次数。因此,可以使用C&CG算法进行迭代求解。
2)线性化技术
Min-max子问题的目标函数(57)包含二元变量乘以连续变量的双线性项。方程(46)-(47)也以这种形式包含双线性项。这些非线性项可以被线性化。例如,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约束来替换方程(46)中的 βim,t×cpm,t 项:
在进行了这样的线性化之后,通过算法1解决MPS预定位问题和MPS动态调度问题时,涉及的MP和SP都变成了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(MISOCP)模型。如果约束(18)和(52)也线性化了,那么遇到的优化问题就变成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(MILP)模型。MISOCP和MILP问题都可以通过许多现成的求解器,如Gurobi,进行高效求解。
3.编程思路
3.1参数和变量定义
表1 相关参数
表2 决策变量
3.2编程思路
根据对文献内容的解读,可以设计下面的编程思路:
步骤1:输入所需数据
这一步比较简单,大部分所需数据文中都已给出,部分没有提供的数据可以自己假设一下。此外,文中用到的两个配电网数据分别为IEEE 33节点配电网和IEEE 123节点配电网,数据均可从Matpower工具箱中找到,代码中将直接使用Matpower中的数据。需要注意的是,Matpower工具箱中提供的IEEE123节点配电网编号方式和原文献中有所不同,但不影响求解优化问题。
步骤2:定义第一阶段MPS预配置的决策变量
这一步比较简单,按照表2初始化决策变量即可,同时每个决策变量的维度以及类型(sdpvar还是binvar)不要出错。需要注意的是,EV车队、MESS和MEG的数学模型和可连接节点都是不同的,为了方便编程,可以用不同的变量进行定义。
步骤3:写第一阶段MPS预配置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
这一步需要按照给定的数据和定义的变量,分别写出第一阶段MPS预配置的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。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约束条件18,这几个约束均为非线性约束。其中约束条件18-20都包含两个0-1变量相乘的非线性项,而约束条件18还包含了功率的平方项。
对于两个0-1变量相乘,如果需要求解确定性优化问题时,可以通过引入一个中间变量进行线性化:
但是,在求解两阶段鲁棒优化问题的过程中,这两个0-1变量分别在主问题和子问题中,实际上没有引入非线性项,因此无需线性化。对于包含功率平方项的约束18,可以采用圆形线性化方法,改写成如下形式:
综上,第一阶段的所有约束条件均改写成了线性的形式。
步骤4:将第一阶段优化问题改写成紧凑形式
为了方便两阶段鲁棒优化问题的求解,需要先将上述优化问题改写成紧凑的矩阵形式,具体改写方法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博客(Yalmip使用教程(6)-将约束条件写成矩阵形式-CSDN博客)
w和z的维度一样,但z是一个常数向量,只有和有功负荷变量pi,0对应位置为负荷权重wi,其余位置均为0。
步骤5:将优化问题分为主问题和子问题,并采用对偶变换求解子问题
主问题MP:
原始子问题SP0为:
其中,π为对偶变量,则其内层优化max问题的对偶问题可以写做:
将其与外层min问题合并得到:
现在子问题是一个混合整数二次规划问题,采用求解器便可以进行快速求解。但是由于问题规模比较大,求解时间可能会比较长,也可以按照原文中V-B所述方法进行线性化。
主问题和子问题建模完成后,可以使用C&CG算法进行快速求解,具体步骤如文中V-A所述。
步骤6:使用yalmip工具箱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
上面构建的两阶段鲁棒优化问题分为主问题和子问题,其中主问题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,子问题为混合整数二次规划,均可采用gurobi求解器进行求解。
4.Matlab代码介绍
程序共有10个m文件和2个mat文件,其中,IEEE33.m和IEEE123.m文件为两个配电网数据文件,main33_DO.m和main123_DO.m分别为两个配电网MPS预配置问题的确定性优化模型求解的文件,main33_RO.m和main123_RO.m分别为两个配电网MPS预配置问题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求解的文件,其中子问题采用对偶变换进行处理。Matrix33.m和Matrix123.m分别为将两个配电网MPS预配置问题转为矩阵形式的文件,show_result33.m和show_result123.m为展示两个配电网两阶段鲁棒优化运行结果的文件,Matrix33.mat和Matrix123.mat为存储的两个配电网优化问题系数矩阵。
完整代码可从以下链接获取:
(顶刊复现)基于配电网韧性提升的应急移动电源预配置和动态调度(上)-MPS预配置matlab代码资源-CSDN文库
5.代码运行结果
原文中数据提供不全,所以代码复现结果和原文献相比会有偏差,但原理完全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