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Google在裁员滚滚,再次对CS就业环境有了清醒认知。之前听程序员担忧裁员,还以为他杞人忧天。然而,现实就是如此寒冷彻骨啊!
当然,有些具备不可替代性的码农,永远吃香。总结发现有以下几点特质:
1. 因为热爱
最近Sora工程师晒出一天的时间安排表,工作强度也很高啊!但字里行间感觉是生机勃勃的,工作间隙还有心思整上一杯小酒,频繁think。卷是卷,但人家是主观能动地卷、乐在其中地卷。反观,猫厂员工晒出一日工作时间表,“开会”、“对接”频繁,深夜还要被call醒,卷地多少有些身不由己了。
国人小时候都听过这句话“天才是99%的汗水加1%的灵感——爱迪生“。这句话通常被用于强调”99%的汗水“很重要,要勤奋、要悬梁刺股、要迅速把进度条99%拉满。但实际上,爱迪生的原话是这样的:
1% inspiration是放在前面的, 先有1% 的灵感,再加上99%的汗水,才有意义。
有些卷,真的是毫无意义的卷,想必大家都有所体会吧·······
2. 工作流程主次分明
Sora工程师的GitHub主页,一眼看过去都是绿油油的啊,工程进度十分醒目。然而,对于国内有些高校CS专业学生来说,用 GitHub 交作业、Markdown 写报告、 StackOverflow 查问题,都算上强度了😂
开发一个项目,前期开发原则、需求分析、架构讨论、技术讨论这些根基规划好了,才能尽可能减少技术债务,降低后期维护成本,长期运行。这才是正常且真正高效的逻辑。
然而,在为卷而卷的环境中,大家都像被抽的陀螺,只有立竿见影地转起来才能体现工作进度。开发一个项目,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线再说。这种短频快,往往存在很多漏洞。更有甚者,直接shit上雕花,全是sha雕。
3. 懂代码,更懂业务
技术再6,不能转化为产品,无法被市场买单,就是nothing。
这不是我危言耸听,Sora采用的DiT架构基础论文Scalable diffusion models with transformers,还曾被拒稿呢!
在看不到技术有啥用处时,全球一样的现实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