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【干货】~~~艾宾浩斯遗忘曲线~~~
双11活动你心动了吗?(点击查看
)
0.6折起!11.11狂欢价!最高直降4.2k!
为什么越到考试,记忆越不给力?
今天复习的内容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高频考点——保持与遗忘(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基础),考试中一般以选择、判断的形式出现。我们从保持与遗忘的概念、种类、规律、因素、原因几个方面全面阐述这一高频考点。
保持与遗忘
定义
概念
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,是指对于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,或者表现为错误地回忆和再认。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,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错误。
分类
根据遗忘的时间,可分为暂时性遗忘(假性遗忘)与永久性遗忘(真性遗忘)。还可分为主动性遗忘与被动性遗忘。了解即可。
艾宾浩斯遗忘规律
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,他于1879年至1884年对遗忘进行研究,提出了著名的“遗忘曲线”。
由此可以看出,遗忘是有规律的,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,其趋势是先快后慢,呈负加速,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。
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
①学习材料的性质。
②系列位置效应
③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。
过度学习达到50%,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%时,学习的效果最好。
④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。
⑤识记的方法。
⑥时间因素。
⑦情绪和动机。
遗忘的原因
①消退说
②干扰说: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。
前摄抑制: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。
倒摄抑制: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。
③压抑(动机)说
压抑说认为,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。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(考试时常发生)就属于这种类型。
④提取失败说
明明知道某件事,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称为“舌尖现象”或“话到嘴边现象”。
⑤同化说(认知结构说)
练习题
梳理复习了一遍关于遗忘的知识点,现在一起来做几道练习题吧!
选择题
1.记忆的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环节( )
A.识记、保持和遗忘
B.瞬时记忆、短时记忆、长时记忆
C.保持、再认或回忆
D.识记、保持、再认或回忆
2.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,为了学习效果好,学生应该( )
A.分散复习 B.集中复习
C.及时复习 D.过度复习
3.张大明想背诵一篇英语作文,读12遍刚好成诵,要取得最佳记忆效果,他应该继续读( )
A.4 B.6 C.8 D.9
答案:DCB
更多干货请下载考编神器——教师在线app
责任编辑: